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仅要承接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疏解,还要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让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度建设,原本是北京远郊区的通州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摄影爱好者王木林从20年前开始记录通州的发展变迁,说起通州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一天一个样”,是王木林发自肺腑的感叹。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规划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作为“一副”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以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和文化旅游区为主要承载区,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906平方公里,规划8个特色小城镇和1个新市镇,围绕城市副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2019年1月,第一批市级行政机关35个部门、165个单位,搬入京杭大运河之畔的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同年,多所高质量的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随后,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城市主干道广渠路东延陆续开通运营。正在建设的副中心剧院、博物馆和图书馆三大建筑,位于去年“十一”前开园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里将成为高水平的市民文化中心。今年,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环球影城将开园运营,预计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将建设完成,迎接新一批市级机关入驻;运河商务区起步区将全面建成,承接和新设立总部机构数量达到40家以上;文化旅游区环球影城二期、北部文旅创新园区将启动建设,形成文旅商产业新高地;将建成北京平原地区首个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到2035年,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40至50万人口疏解。
相关文章
-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
天津再推18项税收服务新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
-
未来五年上海将实施“上海旅游”倍增计划 全面推进文旅融合
-
天津多举措稳企业保就业 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
上海去年国内旅游收入2809.5亿元 预测未来还有更大增长
-
重庆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全部落实 成果将向全国推广
-
重庆推出“交房即交证”改革试点 系列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
北京大力推动空天产业集群建设 增强全球竞争力
-
广州最新经济数据出炉 电商发展全面提速
-
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力示范场景 推动新技术不断落地
-
宁波民企挑起外贸“大梁” 创造多项纪录
-
深圳全面推进“厕所革命” 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效提升环境品质
-
首家新型交易范式数据交易所落地北京 破解数据定价等多项难题
-
最新数据显示 去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逾2万亿元人民币
-
北京“九大新政”绘蓝图 助力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发展
-
天津建成450个智慧平安社区 提升社区智能化水平
-
广州打造“空中客厅” 将成为地标圈的新“名片”
-
杭州全球青年人才中心正式启用 一条龙服务帮助人才扎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