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点评”盛行的时代,很多人都已习惯了在就餐或娱乐前打开点评平台看一下“口碑”和评价,这成为衡量商家优劣的一个标杆。而很多用户不知道的是,如今医院也成为了被点评的对象。有媒体记者发现,点评平台上医院的评分普遍不高,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三甲医院也常常被患者抱怨,不少医生频频“中招”。
这些医疗点评之所以会让医院和医生感到烦恼和难以接受,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医疗的特殊性并与其他行业区别对待。当点评平台将医疗服务混同于其他服务时,参与者就很可能带着惯常的市场思维来评价医疗行为。比如市场讲对等原则,有人就要求医疗效果与医疗费用相对等。但实际上,医疗存在诸多不确定风险,往往花了大价钱也未必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医疗效果。因此,医疗方面不能存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想法,否则,无论医院还是医生,都将得到不公正的评价。
更要看到,网络具有放大负面情绪的作用,对于医生的差评不管是否有依据,都很容易引发部分网民的盲目跟风。在网络暴力时常出现的背景下,毫不设防的医疗点评,就可能沦为某些人发泄情绪甚至无端攻击的场所。这无疑会起到抹黑医务人员和离间医患关系的坏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医疗点评也并非一无是处。这是因为,如何准确评价医院和医生,是一道亟待化解的难题。“医院排行榜”之所以一经推出就广受关注,患者满意度调查之所以格外受到重视,原因就在于,若能准确评价医院和医生,不仅可以对患者就医起到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倒逼医院和医生改进工作、提升质量。
网络医疗点评有存在的必要,但需要严格约束,以确保评价能够做到客观公允,既不无端冤枉人,又不掩盖问题、回避矛盾。当点评平台能够成为医患正常沟通的桥梁时,不仅患者可从中获得有用信息,医院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收集民意,这样的医疗点评才会发挥好正面引导作用,为强化医患交流、融洽医患关系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
IMF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4.4%
-
江苏年用电量首破7000亿千瓦时
-
4068亿千瓦时!江苏2021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继续全国第一
-
股价四连跌!富祥药业补充异动公告,股东高点减持惹争议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二十万亿元
-
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
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
国家统计局:2021年R&D经费2.79万亿,与GDP之比达2.44%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有机硅板块领涨
-
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23% 虚拟货币为何又暴跌
-
六部门:提高人民币结算对贸易投资发展的支持作用
-
保持倾听共进步,冰雪时光构建可持续性培训体系
-
年货市场供销两旺 预制菜年夜饭热卖
-
节前止跌回升还有希望吗?
-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 “双奥之城”持续展示东道主魅力
-
电广传媒披露年度业绩预告 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
隔离1天领200?"隔离险"是福利还是"智商税"?
-
两部门印发《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办法(试行)》 促进企业守法自律
-
2022年,中国外贸、外资、消费前景如何?
-
冬奥会特许商品热销,带你“打卡”南京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