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两名女子在一商场公共停车场发现停车空位,站在车位入口试图为尚未抵达的同伴车辆提前抢占车位。随后,一名驾驶小型轿车的男子也发现该空位,在明知车后有人站立的情况下,未经沟通强行倒车,两名女子边录视频边报警,同时被车辆顶出该车位。
公共车位是给车辆提供临时放置的空间,强占公共车位,不仅体现出两名女子公共意识的薄弱,也体现了其规则意识的缺失,这样的行为固不可取,应该受到谴责。但与此同时,轿车司机不顾他人人身安全,不经沟通便强行倒车入位,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或财产损失,同样应受到批评。
一个“强占”,一个“强行”,双方为了一个空车位便“以身相搏”。这看似是小题大做,但类似事件在公共生活中并不少见。在公共停车场有人用石墩占车位,在图书馆有人用私人物品占座位、公交车上有人用身体抢座位……许多有限的公用资源,都难逃被占的命运。在公共资源不能满足大众需求时,抢占仿佛成为了一种潜规则,形成公共空间的私人化倾向,这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使得需求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被激化。
事实上,抢占车位引发纷争这一事件并不是个例,“停车难”“找座难”引发的闹剧在生活中屡屡上演。若如此潜规则得不到实质性解决,类似的冲突会很容易继续爆发,影响着普通大众的幸福感。
在这一事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断双方责任时,除了法律规定,并没有相关停车规则或规定作为判定依据。
规则的缺位是潜规则盛行的一大原因,而公共规则可以通过健全公共管理来完善。例如,近年来深圳市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与技术创新,建立停车数据标准、搭建海量停车数据库、深化智慧停车服务,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停车体验,有效解决了停车位不足、市民出行不便的难题。就全国范围而言,车辆智慧管理在不少住宅区已经得以实现,但街道、商超等公共领域的停车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使智慧管理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应用到更多元的生活场景,便利更多市民,则是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车位是用来停放车辆的,究其根本是为了便利人的出行。也许,随着公共资源分配的不断完善与市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许多规则或管理模式将会被束之高阁,但就目前公共资源分配与管理并不完善的当下,有关部门应该真正抓住社会民生所需,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增加科技赋能,化解供需矛盾,让公共资源得到更加高效、合理地应用,让公共管理真正便民、利民、惠民。
相关文章
-
工信部:3-5年内逐步取消来电显示费
-
春节红包花样“撒钱” 互联网平台狂发80亿元
-
2021年经济亮点纷呈 十组税收大数据带你看
-
IMF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4.4%
-
江苏年用电量首破7000亿千瓦时
-
4068亿千瓦时!江苏2021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继续全国第一
-
股价四连跌!富祥药业补充异动公告,股东高点减持惹争议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二十万亿元
-
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
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
国家统计局:2021年R&D经费2.79万亿,与GDP之比达2.44%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有机硅板块领涨
-
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23% 虚拟货币为何又暴跌
-
六部门:提高人民币结算对贸易投资发展的支持作用
-
保持倾听共进步,冰雪时光构建可持续性培训体系
-
年货市场供销两旺 预制菜年夜饭热卖
-
节前止跌回升还有希望吗?
-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 “双奥之城”持续展示东道主魅力
-
电广传媒披露年度业绩预告 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
隔离1天领200?"隔离险"是福利还是"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