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在经济日报社举办的“2021中国经济趋势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在谈及2021年中国经济趋势时表示,要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首先要对新发展格局精确理解、准确把握。
高培勇列举了两种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解偏差:一是把双循环简单等同于新发展格局;二是以“畅通”来归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培勇认为,如果把双循环简单等同于新发展格局,会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还可能模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着力点;另一方面,实现畅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之一,但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比“畅通”更深层次的考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更深层次的考量,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高培勇强调,只有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层面来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找准着力点和着重点,才能迈好第一步。
高培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的布局是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和层面作出的。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布局要讲究成本效益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既要考虑所实现的效益、达到的效果,也要考虑到付出的代价,尤其是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层面上的代价。因此,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宏观经济政策布局上要首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二是宏观经济政策布局要对症下药。比如今年疫情的冲击依然存在,但冲击的力度和强度肯定与去年不同。不同矛盾和问题需要用不同的办法加以对冲,而不能统统使用逆周期调节。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布局今年要“挤牙膏”。所谓“挤牙膏”,是指遇到何种问题、遇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就用多大程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以对冲,控制好“力道”和“剂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果静整理)
相关文章
-
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 控制好“力道”和“剂量”
-
重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畅通国内循环
-
企业运行持续向好 融资指数上升显著
-
中国服贸迈步从“新”越 打开发展新格局
-
2021年经济政策施工图敲定 来看看都有哪些重点
-
立足新阶段深化扩大内需 带动经济提质增效
-
中国经济加速“回暖” 提振全球信心
-
业内专家分析分化态势 价值投资渐成主流
-
如何推动供给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听听专家怎么说
-
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起步 实现高质量开局
-
外商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加码投资信心足
-
2020年公募基金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众多基金表现不俗
-
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扩张 经济恢复良好
-
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双循环”格局形成
-
宏观调控成效显露 经济增长稳步恢复
-
扩大开放脚步加快 为世界经济增添信心与动力
-
今年全球金融市场大起大落 震荡与恢复成为主线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充分挖掘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