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于日前发布《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等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是我国首部餐饮服务行业规范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餐食烹饪、外卖包装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方便快捷的外卖已经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餐方式,但外卖食品最佳食用时限是多长时间?许多消费者都表示从没关注过。“有时候工作一忙,中午定的外卖可能放到晚上才吃。有时单位定的团餐份数比较多,剩下的我们也会带回家,隔天再吃一顿。”在海淀区工作的白领小方说,对于自己和同事来说,把已经放凉的外卖再次加热食用都是常事。
记者注意到,麦当劳、喜茶等部分茶饮店通常会在外卖包装上注明建议食用时间,以及“请尽快食用”“建议半小时内饮用”等字样,但大部分餐馆并没有在外卖上标注建议食用时限。对此,《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首次做出明确要求,鼓励使用外卖包装封签,鼓励外卖派送食品在容器或包装上标注食用时限,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
此外,根据《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在对食品进行外卖配送前,应对除一次性容器外的配送工具和盛装食品的容器进行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防止食品受到污染。配送时,送餐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配送箱(包)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直接入口食品和非直接入口食品、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和热食品应分隔。
除了外卖包装和配送,《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还规定了餐饮服务活动中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和餐(饮)具、食品容器及工具清洗、消毒等环节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的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根据《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者在食品原料加工前应洗净,禽蛋使用前应清洁外壳,必要时消毒;经过初加工的易腐食品应及时使用或冷藏;生食蔬菜、水果和生食水产品原料应在专用区域或设施内清洗处理,必要时消毒。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还在供餐要求中明确,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直接入口易腐食品的冷却和分装、分切等操作应在专间内进行;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工具使用前应清洗消毒;加工围边、盘花等的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使用前应清洗消毒。事先摆放在就餐区的餐(饮)具应避免污染。 (实习记者 杨天悦)
相关文章
-
首部餐饮服务国标出台 对餐食烹饪、外卖包装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
-
资本市场结构性问题怎么看 市场波动为正常事件
-
我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 金融体系加速支持绿色转型
-
最新数据公布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18.7%
-
四部门联手 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
-
保持必要支持力度 保障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
-
新政策不断落地改善营商环境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
“就业优先”不断被提及 稳就业又该如何落实
-
三部门联手加强跨省通办 实现办事缴费网上“一站式”办理
-
税收优惠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 有效促进就业
-
从“国家账本”看战略考量 助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
积极财政政策持续 指针拨向“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持续 提出八项重点内容
-
我国今年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实现碳中和
-
外商投资法落地一年 利用外资逆势增长4.5%
-
新草案即将落地 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广深珠不动产登记可“跨城通办”
-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维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